开局之年,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作者: 贵州省ISO9000质量促进会 发布时间: 2024-02-18 点击数量: 来源:人民日报

开局之年,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推动转型升级,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

——前10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3%,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开局之年,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绩亮眼。一个指标颇具代表性:前10月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3%。

东海之滨,总投资超200亿元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大飞机园进展顺利;

辽沈大地,沈阳市前三季度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87.9%,全年航空产业产值有望突破800亿元;

…………

今天的投资,将推动明天的供给、未来的发展。“前三季度,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7%。可以预见,明年前三季度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有望大幅提升。”赛迪研究院科技与标准所研究室主任王凡说。

这个11.3%的增长,意味着高新技术产业持续成为投资新引擎。

前10月,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比制造业投资高5.1个百分点,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高8.4个百分点。有测算显示,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已超过25%,今年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成为支撑制造业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

这个11.3%的增长,意味着科技研发强度持续提升。

相较于其他行业,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含量更高。以2022年为例,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为2.91%,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高1.52个百分点。“11.3%的背后,是较大规模的高技术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创新强度持续增加。”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高技术室主任张于喆说。

这个11.3%的增长,意味着持续推进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

今年以来,受国内需求不足、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影响,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在此背景下,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是政策引导与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王凡说,政府部门精准调控、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出台了税收优惠、研发补助、优化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共40.3万户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三季度末,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22.6%,远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宏观政策组合拳,为企业发展强信心、增活力,10月份,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连续4个月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聚焦薄弱环节补链,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今年以来,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牵引,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举措促进经济提质增效。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增幅明显,凸显引擎作用,牢牢稳住了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将时间轴拉长,透视这个11.3%,意义更为深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由大向强攀登,中国制造日日精进。新时代十年来,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2022年的15.5%。

这个11.3%的背后,是坚持不懈的奋力跋涉。

5月28日,顺利完成首次商业飞行;8月4日,首次开启“双机商业运营”;9月28日,收获100架订单……开局之年,我国国产大飞机阔步迈上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

今天的收获,正是多年蓄力的成果。一架150座级的大型民航客机,集成了300万到500万个零配件,涵盖几乎所有工业门类。2007年立项、2017年首飞、2022年取得适航证……10多年时间,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上千家单位日夜攻关,C919终于一飞冲天。

不只是大飞机,每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都是久久为功的结果。

新能源汽车,2008年,中国首次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行业企业发力动力电池、算力芯片等核心技术,政策与市场协同配合。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超过全球一半。今年前10月,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99.1%,在全球跑出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光伏风电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试水,行业企业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实现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巨大跨越。如今,我国光伏领域多晶硅产量、组件产量、装机容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风电机组产量占据全球2/3以上市场份额。

展望未来,高技术制造业投资11.3%的增速,让我们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构筑新质生产力上底气十足。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纵观世界经济史,成功转型成为高收入经济体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从要素驱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我们要以加快经济恢复为契机,把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形成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展开积极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说。

以5G产业为例。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截至10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321.5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22.78个。高投入带来高产出,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数量全球占比达42%。高投入形成高溢出,从有到优,5G基站已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打通上下游,传统产业增效能。数据显示,目前全国“5G+工业互联网”的项目数已经超过8000个,应用案例数超9.4万个,助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

创造新应用,各行各业绽新颜。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元宇宙·VR数字农业示范基地,300多亩农业项目用上了元宇宙技术;湖北省博物馆,观众手持钟槌凌空敲击,LED屏中的曾侯乙编钟随着敲击摆动,发出对应的音乐……5G的持续赋能,推动一二三产业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到今年9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总数已突破200万个,充分发挥了经济发展新引擎作用。

产业体系的质量,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将推动我国创新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和系统性提升,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张于喆说。

“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脚下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来自每一个人的奋斗与创造。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良好势头,中国经济大船正“乘风破浪向前”!